-
竺佛圖澄大師(232年—348年),西域人。本姓帛氏(以姓氏論,應(yīng)是龜茲人)。九歲在烏萇國出家,兩度到罽賓(北天竺境笳畢試國,今喀什米爾地區(qū),)學法。西域人都稱他已經(jīng)得道。晉懷帝永嘉四年(公元310年)來到洛陽,時年已七十九。佛圖澄的著名弟子有法首、法祚、法常、法佐、僧慧、道進、道安、僧朗、竺法汰、竺法和、竺法雅、比丘尼安令首等。佛圖澄的學說,史無所傳,但從他的弟子如釋道安、竺法汰等的理論造詣來推測佛圖澄的學德,一定是很高超的。
-
(190—249)三國魏南陽宛人,字平叔。何進孫。隨母為曹操收養(yǎng)。少以才秀知名。娶魏公主。美姿容,面白,人稱“傅粉何郎”。齊王芳正始中,曹爽輔政,累官散騎侍郎、尚書,典選舉,晉人傅咸謂其所用官吏皆能稱職。賜爵列侯。坐曹爽同黨,為司馬懿所殺。好《老》、《莊》,援老入儒,其說以貴無為本。與夏侯玄、王弼等倡玄學,事清談,形成一時風氣。撰有《論語集解》等。
-
北魏安定臨涇人,字倫許。世為西夏著姓。少聰敏,學無師授,披讀群籍。好屬文,雅俗兼工。先后游歷姚秦之長安、劉宋之漢中、益州及北涼,皆不得厚遇,乃入魏。拜虎威將軍,封始復(fù)男。家于密云,館宇卑陋,以酒自適,不事產(chǎn)業(yè),??囵囏毝灰詾閻u。年八十卒。
-
字君章,東晉貴陽耒陽人(今湖南耒陽南)。擅文章,謝尚、桓溫稱之為“湘中之琳”,“江左之秀”。歷任桓溫別架、宜都太守、長沙相。致仕后,居于荊州城西小洲之上,竹籬茅舍,布衣蔬食,怡然自樂?!稌x書》有傳。
-
孫嗣(約公元三六二年前后在世)字不詳,太原中都人。孫綽之子。生卒年不詳,約晉哀帝初年前后在世。為人有父風,文章亦相亞。位至中軍參軍早亡。嗣著有文集三卷,《唐書經(jīng)籍志》傳于世。
-
(?—303)西晉吳郡富春人,字顯世。能屬文。初仕吳為黃門郎。吳亡入晉,為涿令,有政聲。晉惠帝太安初,陸機為成都王司馬穎之大都督,辟為司馬。及機兵敗被誣,同受考掠,兩踝骨見,終不變辭,遂死獄中。
-
(?—548?)西魏代郡武川人,字天恩。少善騎射,以戰(zhàn)功封深澤縣男。賀拔岳被殺,德以擁宇文泰功,加征西將軍、平?jīng)鎏?。又以奉迎北魏孝武帝西遷功,進封下博縣伯,行東雍州事,賜姓烏丸氏。累從宇文泰征伐有功。西魏文帝大統(tǒng)十四年,官涇州刺史。卒官,謚獻。
-
西晉陳郡陳人。王隱父。少好學。仕歷陽令、參軍。性剛直,梁王司馬肜恃寵而驕,銓切諫。有志著述,每私錄晉事及大臣行狀,未就而卒。
-
(464—501)北魏瑯邪臨沂人,字恭懿。王導后人。仕南齊為秘書丞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,父兄為齊武帝所殺,乃奔魏。在魏甚得孝文帝器重,授大將軍長史。以破齊將裴叔業(yè)功,進號鎮(zhèn)南將軍。孝文帝死,受遺命為尚書令,依江南制度定九品官制。宣武帝時,累封昌國縣侯,官至散騎常侍、都督淮南諸軍事、揚州刺史。卒謚宣簡。
-
(274—322)東晉瑯邪臨沂人,字世將。王導從弟。少能屬文,工書畫,善音樂、射御、博弈諸伎。辟太傅掾,轉(zhuǎn)參軍,封武陵縣侯。曾任濮陽太守。司馬睿(元帝)鎮(zhèn)江左,廙棄郡過江,睿以為司馬。預(yù)討周馥、杜韜,遷冠軍將軍。元帝即位,代陶侃為荊州刺史。為陶侃部將所襲,又為杜曾所敗。及至荊州,大行誅戮侃時將佐,大失荊州人望。入為輔國將軍,加散騎常侍,遷左衛(wèi)將軍。后助王敦反,敦以為平南將軍、荊州刺史,尋病卒。
-
(288—329)東晉太原祁縣人,字太真。博學能屬文。嘗從姨夫劉琨討石勒、劉聰。元帝建武元年,奉勸進表南下,見元帝,為帝及朝士推重。明帝立,拜侍中,參預(yù)機密。出為丹楊尹。王敦反,率師討平之。成帝咸和初為江州刺史,鎮(zhèn)武昌,有惠政。預(yù)討蘇峻、祖約,封始安郡公,拜驃騎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。尋卒,謚忠武。
-
東晉豫章人。少有孝行。年四十,傳說得神方,能以羽扇劃水而渡。
-
(177—230)三國魏濟陰人,字季重。以文才為曹丕所善。漢獻帝建安中為朝歌長,遷元城令。入魏,拜振威將軍,假節(jié)都督河北諸軍事,封列侯。魏明帝太和四年,入為侍中。卒謚丑,后改謚威。
-
(336—377)東晉高平金鄉(xiāng)人,字景興,一字嘉賓。郗愔子。卓犖不羈,父信天師道而超奉佛,好施與?;笢乇贋檎魑鞔髮④娹?,轉(zhuǎn)參軍。深相結(jié)納。溫欲立霸王之基,超為之謀。謝安嘗詣溫論事,溫令超于帳中聽之,風動帳開,安稱超為“入幕之賓”。溫定廢立,超謀成之。遷中書侍郎,權(quán)重一時。轉(zhuǎn)左司徒長史,母喪去職。性好聞人棲遁,有能辭榮隱居者,為起屋宇。與沙門支遁交游,甚相知賞。
-
東晉高平金鄉(xiāng)人,字重熙。郗鑒子。少賜爵東安縣開國伯。王導辟為秘書郎,累遷北中郎將,領(lǐng)徐、兗二州刺史,鎮(zhèn)下邳。后與傅末波等戰(zhàn)失利,降號建威將軍。尋卒。時年四十二。謚簡。
-
(312—347)東晉陳郡陽夏人,字彥升,一作彥叔,小字羊。袁瑰子。博學有文才。初拜佐著作郎?;笢匾秊樗抉R、江夏相。穆帝永和三年,從桓溫伐蜀,攻克成都,李勢降,成漢亡。尋勢將鄧定、隗文反,喬與溫又擊破之,封湘西伯。
-
(?—401)東晉陳郡陽夏人。袁喬孫。少有才名,博學能文,善音樂。舊歌有《行路難》曲,歌詞疏質(zhì),為文其辭句,因醉縱歌,聽者流涕。與羊曇善唱樂、桓伊能挽歌,時稱三絕。歷顯位,為吳郡太守。孫恩起事攻滬瀆,山松固守,城陷被害。
-
(?—297)西晉吳義陽羨人,字子隱。相傳少橫行鄉(xiāng)里,與虎、蛟并稱三害。后發(fā)憤改過,射虎殺蛟,勵志好學,傳為美談。仕吳累官無難督。吳亡入晉,遷廣漢太守、御史中丞。糾劾不避寵戚,權(quán)貴惡其強直。會氐人齊萬年起事關(guān)中,聚眾七萬。使處從征西大將軍梁王司馬肜西征,肜曾被處彈劾,逼處以五千人前擊,力戰(zhàn)敗死。有《風土記》、《默語》等。
-
三國吳潁川人,字恭遠。曾與韋昭、薛瑩、華覈共撰《吳書》。后為中書郎。孫休時坐事下獄死。
-
(?—299)西晉南陽新野人,字潤甫。少以才學知名。仕魏歷通事郎。晉武帝立,轉(zhuǎn)尚書郎,深為羊祜所重。太康中,拜散騎常侍。轉(zhuǎn)楊駿長史?;莸塾榔街?,駿誅,以僚佐免官。尋起為國子祭酒,轉(zhuǎn)少府。
-
東魏范陽遒人,字元珍。祖季真子。少時耽書,常以夜繼晝,時號圣小兒。及長,以文學見重。孝文帝時拜太學博士,掌彭城王元協(xié)書記。嘗語人曰:“文章須自出機杼,自成一家風骨,何能同人共生活也?!焙笠蜇澵涃V屢受遷謫。孝莊帝末典造金石雅樂,成,遷車騎大將軍。孝武帝即位,以太常行禮,得封文安縣子。孝靜帝天平初,以議遷都功,進伯爵。
-
名一作棻。西晉齊國臨淄人,字蘭芝。左思妹。少善綴文,名亞于思。為晉武帝貴嬪。姿陋無寵,以才德見禮。有詞藻,為帝所重,每有方物異寶,必使為賦頌。有答兄思詩、書及雜賦頌數(shù)十篇。
-
(?—508)北魏廣平列人人。宋翻弟。宣武帝初,以才學被召,與秘書丞孫惠蔚典校群書,考正同異。后以太學博士出為王愉法曹行參軍。坐愉叛逆死。
-
晉人。相傳伯玉出使蜀地,久而不歸,其妻居長安思念之深,乃作詩書于盤中,屈曲成文,故稱盤中詩。
-
晉京兆人。家貧好學。嘗于冬月映雪讀書。少清介,交游不茍。官至御史大夫。
-
劉程之,字仲思,彭城(江蘇銅山縣)人。年少喪父,對母親極為孝順。擅長老子、莊子的學說,不隨便混雜于當時的俗世。
-
江智淵(418-462)南史作智深。此從宋書)字不詳,濟陽考城人。生于晉安帝義熙十四年,卒于宋孝武帝大明七年,年四十六歲。辭采清贍,與謝莊、沈懷文友善。懷文批評他道:“人所應(yīng)有盡有,人所應(yīng)無盡無?!痹文?,除尚書庫部郎。孝武帝深相聯(lián)系知待,每獨蒙引進,未嘗有喜色。累拜寧朔將軍。議殷妃謚為帝所恨,以憂卒。
-
馬咸,西晉馬隆之子。奉高縣侯馬隆的嗣子。為人驍勇,效命于成都王司馬穎,后在八王之亂中被長沙王司馬乂部將司馬王瑚擊敗,馬咸戰(zhàn)死。
-
王玄,字眉子,王衍之子,王澄的侄兒,后代理陳留太守,大行威罰,被害。
-
劉卞(?―299年),字叔龍,東平須昌人,西晉官員。劉卞出身于軍人家庭,生性正直不愛多說話。歷任散騎侍郎,做并州刺史。入朝為左衛(wèi)率。后來官至輕車將軍、雍州刺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