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(?—285)西晉東萊掖人,字仲雄。少厲清節(jié)。初仕郡功曹。晉武帝時,累遷尚書郎、司隸校尉。糾正豪右,京師肅然。性剛直,嘗諫武帝賣官,又上疏建議廢九品中正制,謂“上品無寒門,下品無勢族”。其所彈貶,自親者始。以光祿大夫致仕卒。
-
北魏范陽涿人,字幼章。盧昶子。涉歷群書,兼有文義。臨淮王元彧引為開府屬。孝武帝時,封城陽縣子,官中書侍郎。東魏孝靜帝天平中,官至尚書右丞,兼黃門郎、本州大中正。性好玄理,作史子雜論數(shù)十篇。今存《劇鼠賦》、《嵩高山廟記》。
-
東晉汝南西平人,字叔真。梅頤弟。初居鄉(xiāng)里,立月旦評。后為王敦大將軍咨議參軍。時王敦深忌陶侃,侃將蒞廣州,過敦,敦留不遣,將殺之,陶諫乃止。官至尚書。明帝死,國喪未期,私奏女妓,為鐘雅所劾。
-
(270—311)西晉陳留尉氏人,字宣子。阮咸從子。好《易》、《老》,善清言。王衍嘗問《易》于修,深為嘆服。與王敦、謝鯤、庾同為王衍“四友”。證鬼神無有之說,論者皆服。性簡任,不修人事。居貧。王敦以為鴻臚丞,轉(zhuǎn)太傅行參軍、太子洗馬。避亂南行,遂見害。原有集,已佚。
-
十六國時前秦略陽臨渭人,氐族,字元達。苻堅從兄子。為青州刺史,封樂安縣男。降晉,加員外散騎侍郎,以性好忤物,為王國寶所譖,被殺。有《苻子》。
-
僧人竺僧度,本姓王名睎,字玄宗,東蕪人氏。雖然出身低微,但天姿秀發(fā),到16歲時神情爽拔,卓然不群,而且性情溫和,為鄉(xiāng)鄰們所稱贊欽慕。
-
漢末建安魏國官員時期,由魏國東曹掾崔琰推薦。在曹操稱魏王時,曾上表稱贊曹操功業(yè),受到時人譏諷。推薦者崔琰也被時人批評。
-
(467—523)北魏北平無終人,字敬安。少任俠,好劍客,年二十六,始好學,博覽篇籍。歷北平太守,有惠政。坐事免歸。后除給事中,領侍御史,劾奏不畏強御。免歸,著《演賾賦》,以明幽微通塞之事。孝明帝即位,清河王懌舉為步兵校尉,領汝南王悅郎中令。多切諫,悅敬憚之。懌被害,固獨詣喪所,盡哀。位至前軍將軍。
-
(?—269)西晉汝南南頓人,字吉甫。應璩子。善談論,以才學稱。舉高第,頻歷顯位。晉武帝即位,任給事中。帝于華林園宴射,貞賦詩最美。累遷散騎常侍。以儒學與荀撰定新禮。有文集。
-
(307—346)十六國時前涼國君,字公庭。張寔子。建興十二年(東晉明帝太寧二年)嗣其叔張茂為涼州牧西平公,并受前趙封涼王之號。建興十五年(東晉成帝咸和二年),駿乘前趙被后趙戰(zhàn)敗,出兵攻前趙秦州諸郡,大敗,失河南地。及石勒殺劉曜,駿因長安亂,復收河南地。全盛時,盡有隴西之地,控制西域諸城邦,雖稱臣于晉,而不行中興正朔。建興三十三年(東晉穆帝永和元年),自稱大都督、大將軍、假涼王,仍用建興年號。在位二十二年卒。
-
東晉太原中都人,字齊莊。孫盛子。幼聰慧。年七、八歲,與父俱從庾亮獵。
-
東晉太原中都人,字承公。孫楚孫。幼南渡。放誕不羈,善屬文。褚裒命為參軍,不就,家于會稽。性好山水,求為鄞令,轉(zhuǎn)任吳寧。不恤政事。唯縱情游蕩山水。官終余姚令。
-
(?—349)東晉瑯邪臨沂人,字修齡。王廩子。嘗在東山甚貧乏。陶侃子陶范為烏程令,贈米一船,不受。好談諧,善屬文,為當世所重。能閉目投壺。歷郡守、侍中、丹陽尹。石虎死,朝廷欲綏輯河洛,以為西中郎將、司州刺史。以疾固辭,未行而卒。
-
(?—388)東晉瑯邪臨沂人,字子猷。王羲之子。為大司馬桓溫參軍。任性放達,不理府事。又為桓沖車騎將軍。嘗居山陰,夜雪初霽,忽憶戴逵,泛舟往訪,造門不入而返。人問則日:“乘興而來,興盡而返,何必見戴?”官至黃門侍郎。后棄官東歸。弟王獻之卒,奔喪不哭,直上靈床坐而取獻之琴彈之,久而不調(diào)。嘆日:“嗚呼子敬,人琴俱亡!”因頓絕。月余疾卒。
-
(?—399)東晉瑯邪臨沂人。王羲之子。工草隸。仕歷江州刺史、左將軍、會稽內(nèi)史。王氏世事五斗米道,凝之彌篤。安帝隆安三年,孫恩在海上起兵,攻會稽,僚佐請為之備,不從。入室請禱,謂有鬼兵相助,不作防御,卒為恩所殺。
-
(369—404)名一作靈寶。東晉譙國龍亢人,字敬道?;笢刈?。襲爵南郡公。初拜太子洗馬。出補義興太守。安帝隆安二年,兗州刺史王恭、荊州刺史殷仲堪起兵,玄應之。恭為其部將劉牢之所殺,詔以玄為江州刺史。明年,朝廷用離間計,加玄都督荊州四郡,使擊殺殷仲堪、楊佺期,據(jù)有荊雍,領荊、江二州刺史,都督荊、司等八州。玄于是樹用心腹,兵馬日盛。安帝元興初,會稽王世子司馬元顯領兵討伐桓玄,玄率軍東下,攻入建康,殺司馬道子父子,執(zhí)掌朝政。二年稱帝,國號楚。三年,劉裕、劉毅在京口起兵討之,玄兵敗西逃,為益州兵所殺。
-
吳隱之(?—414),字處默,東晉濮陽鄄城人,生當東晉后期。曾任中書侍郎,左衛(wèi)將軍,廣州刺史等職,官至度支尚書,著名廉吏。
-
十六國時前秦始平人,字若蘭。竇滔妻。滔為苻堅秦州刺史,以罪被徙流沙。蘇氏思之,織錦為《回文旋圖詩》以贈滔。詩凡八百四十字,縱橫反復皆可讀,詞甚凄惋。一說,竇滔為安南將軍,另有寵姬趙陽臺,鎮(zhèn)襄陽時獨攜趙之任。蘇蕙感傷而織錦為璇璣圖詩以寄。
-
曹髦(241年11月15日-260年6月2日),字彥士,豫州沛國譙縣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,三國時期曹魏第四位皇帝(公元254-260年在位)。魏文帝曹丕之孫,東海定王曹霖之子,即位前封為高貴鄉(xiāng)公。曹髦擅長詩文,傳世文章有《傷魂賦并序》、《顏子論》等。好儒學,曾于太學就經(jīng)義提出若干問題,著有《春秋左氏傳音》(失傳)。通繪畫,有《祖二疏圖》《盜跖圖》等,唐張彥遠《歷代名畫記》目曹髦為中品。
-
(?—316)西晉襄城鄧陵人,字方叔。幼岐嶷,號“神童”。既長,美風姿,有才藻,時人號曰“杜圣”?;莸蹠r,附于賈謐,為“二十四友”之一。趙王司馬倫敗,收付廷尉。累遷國子祭酒、汝南太守。洛陽將沒,被殺。
-
康僧淵,《詩紀》一百七作庾僧淵。本西域人,生于長安。貌雖梵人語實中國,容止詳正志業(yè)弘深。誦放光道行二波若,即大小品也。
-
邯鄲淳(約132—221)【一作邯鄲浮】,又名竺,字子叔(一作子淑),又字子禮(或作正禮),東漢時潁川陽翟(今禹州市)人,因著有《笑林》三卷、《藝經(jīng)》一卷而著名,被稱為“笑林始祖,與丁儀、丁廙、楊修為曹植的“四友”。
-
干寶,生卒年不詳,東晉新蔡(今河南省新蔡縣)人,字令升。著述頗豐,主要有《周易注》、《五氣變化論》、《論妖怪》 、《論山徙》、《司徒儀》、《周官禮注》、《晉記》、《干子》、《春秋序論》、《百志詩》、《搜神記》等。其祖父干統(tǒng),三國時為東吳奮武將軍都亭(今湖北恩施)侯,父干瑩,曾仕吳,任立節(jié)都尉,遷居海鹽。干寶自小博覽群書,晉元帝時擔任佐著作郎的史官職務,奉命領修國史。后經(jīng)王導提拔為司徒右長史,遷散騎常侍。除精通史學,干寶還好易學,為撰寫《搜神記》奠定基礎。
-
皇甫謐(mì)(215年—282年),幼名靜,字士安,自號玄晏先生。安定郡朝那縣(今甘肅省靈臺縣)人,后徙居新安(今河南新安縣)[1-2] 。三國西晉時期學者、醫(yī)學家、史學家,東漢名將皇甫嵩曾孫。他一生以著述為業(yè),后得風痹疾,猶手不釋卷。晉武帝時累征不就,自表借書,武帝賜書一車。其著作《針灸甲乙經(jīng)》是中國第一部針灸學的專著。其實,除此之外,他還編撰了《歷代帝王世紀》、《高士傳》、《逸士傳》 、《列女傳》、《元晏先生集》等書。在醫(yī)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。在針灸學史上,占有很高的學術地位,并被譽為“針灸鼻祖”。摯虞、張軌等都為其門生。
-
張肅,字君矯,張松的兄長,蜀郡乃至益州世家大族,益州別駕從事,劉璋的部下。長得很偉岸,氣度威嚴。曾奉命出使結(jié)交曹操,被辟為丞相府椽,拜廣漢太守。后來,他發(fā)現(xiàn)弟弟張松密謀賣主,聯(lián)絡劉備,害怕牽連自己,于是告發(fā),張松因此被殺。劉備入蜀后曾效命于帳下,后棄用。
-
( ?—257)三國吳吳郡吳人,字季文。朱桓子。初以父任為郎,后拜騎都尉,代領父兵。敗魏將文欽兵,遷揚武將軍。孫亮建興初,魏軍出東興,異督水軍擊破之。尋假節(jié)為大都督。魏諸葛誕據(jù)壽春降,異往救援,圍不解,為孫綝所害。
-
三國魏人。宮廷樂師。妙于音律,善鄭聲。
-
(351—388)東晉瑯邪臨沂人,字季琰,小字僧彌。王珣弟。有才藝,善行書,名出珣上。時有外國沙門為珉兄弟講《毗曇經(jīng)》,講未半,珉即領悟。累官著作、散騎郎、國子博士、侍中。代王獻之為中書令。二人素齊名,時稱獻之為“大令”,珉為“小令”。為中書令時,與嫂婢有情,嫂撻婢甚苦。婢善歌,珉好捉白團扇,因制《團扇歌》。
-
(349—400)東晉瑯邪臨沂人,字元琳。王洽子。弱冠為桓溫掾,轉(zhuǎn)主簿?;笢乇狈ィ娭袡C務并委珣。從討袁真,封東亭侯。與謝安有隙,出為豫章太守,不之官。安卒,遷侍中。與殷仲堪、王恭、徐邈、郗恢等并以才學文章見昵于孝武帝。轉(zhuǎn)輔國將軍、吳國內(nèi)史,在郡為士庶所悅。征為尚書右仆射,領吏部,轉(zhuǎn)左仆射,復領太子詹事。安帝隆安初,王國寶專權(quán),黜舊臣,珣幾被殺。旋會稽王司馬道子殺國寶,珣官至散騎常侍。卒謚獻穆。
-
( 320—385)東晉陳郡陽夏人,字安石。少有重名。善行書。初無處世意,累辟不就。與王羲之、許詢、支遁等放情丘壑。年四十余始出仕。為桓溫司馬。晉孝武時,進中書監(jiān),錄尚書事。時前秦強盛,晉軍屢敗。太元八年,前秦大軍南下,次淝水,江東震動,安任征討大都督,使弟謝石與侄謝玄加強防御,指揮作戰(zhàn),終獲大勝。封建昌縣公。繼又使石等北征,收復洛陽及青、兗等州,進都督揚、江、荊等十五州軍事。時會稽王司馬道子專權(quán),受排擠,出鎮(zhèn)廣陵。旋疾卒。謚文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