胕

- 拼音讀音:fū fú zhǒu
- 偏旁部首:月部
- 總筆畫:9畫
- 結構:左右
- 五筆:EWFY
- 五行:-
- 統(tǒng)一碼:80D5
- 筆順順序:ノフ一一ノ丨一丨丶
- 筆畫名稱:撇、橫折鉤、橫、橫、撇、豎、橫、豎鉤、點
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胕
⒈ ?古同“膚”,皮膚:“尾湛胕漬?!?/p>
⒉ ?古同“跗”,足。
其他字義
胕
⒈ ?浮腫:“寒熱胕腫。”
其他字義
胕
⒈ ?古同“肘”。
異體字
- 跗
- 膚
- 腑
- 腐
- 肘
康熙字典
胕【未集下】【肉部】 康熙筆畫:11畫,部外筆畫:5畫
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符遇切《正韻》防父切,音附?!稉P子·太
經》肺胕之行?!稄V韻》肺胕,心膂。《集韻》人之六腑也。《正韻》晉書作肺腑,誤。
又《集韻》風無切,音膚。足也?;蜃黪?img src="/uploads/szi/27fe4.png" alt="?" class="wh16" />。《戰(zhàn)國策》服鹽車而上太行,蹄申膝折,尾湛胕潰?!夺屛摹访i,音膚。
又《五音集韻》防無切,音扶,腫也?!渡胶=洝分裆接胁菅桑涿稽S雚。浴之已疥,又可以已胕。《註》治胕腫也,音符。
又《韻會》通作附。《前漢·劉向傳》臣幸得託肺附?!对]》肝肺相附著也。
※ 胕的意思、基本解釋,胕是什么意思由查校網漢語字典在線查字為您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