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攬?jiān)~訟
拼音bāo lǎn cí sòng
注音ㄅㄠ ㄌㄢˇ ㄘˊ ㄙㄨㄥˋ
繁體包攬?jiān)~訟
感情包攬?jiān)~訟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(yǔ)、賓語(yǔ);指招攬官司。
謎語(yǔ)律師
英語(yǔ)act as shyster(practise legal chicanery)
詞語(yǔ)解釋
包攬?jiān)~訟[ bāo lǎn cí sòng ]
⒈ ?詞訟:訴論。包打官司,從中敲詐勒索。
例舊社會(huì)就有一些勾結(jié)官府的。
英act as shyster; practise legal chicanery;
引證解釋
⒈ ?謂招攬承辦別人的訴訟,從中謀利。
引《紅樓夢(mèng)》第一〇五回:“那參的京官就是大老爺,説的是包攬?jiān)~訟,所以火上澆油?!?br />葉圣陶 《未厭集·某城紀(jì)事》:“說(shuō)你平時(shí)靠著議員的舊頭銜,包攬?jiān)~訟,把持地方,是十二分合格的土豪劣紳。”
丁玲 《太陽(yáng)照在桑干河上》三五:“錢(qián)文貴 在村子上包攬?jiān)~訟,出出歪主意,一定是可能的。”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包攬?jiān)~訟[ bāo lǎn cí sòng ]
⒈ ?代人包辦訟事從中圖利。
引《儒林外史·第一九回》:「訪得潘自業(yè)(即潘三)?本市井奸棍,借藩司衙門(mén)隱占身體,把持官府,包攬?jiān)~訟。」
英語(yǔ)to canvas for lawsuits (idiom)?; to practice chicanery
包攬?jiān)~訟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(huà)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訟 | sòng | 讠 | 6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訟(訟) sòng(ㄙㄨㄥˋ) ⒈ ?在法庭上爭(zhēng)辨是非曲直,打官司:訟事。訟案。訟詞。 ⒉ ?爭(zhēng)辨是非:爭(zhēng)訟。聚訟紛紜。 ⒊ ?自責(zé):自訟。 ⒋ ?古同“頌”,頌揚(yáng)。 異體字 訟 吅 ? ? 漢英互譯 bring a case to court、dispute 造字法 形聲:從讠、公聲 English accuse; argue, dispute; litigate |
攬 | lǎn | 扌 | 12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攬(攬) lǎn(ㄌㄢˇ) ⒈ ?把持:攬持。獨(dú)攬大權(quán)。 ⒉ ?拉到自己這方面或自己身上來(lái):包攬。招攬。承攬。攬客。攬活兒。 ⒊ ?摟,捆:把孩子攬?jiān)趹牙铩?⒋ ?取:攬秀。攬勝。摘星攬?jiān)隆?異體字 攬 擥 ? 漢英互譯 pull sb. into arms 造字法 形聲:從扌、覽聲 English grasp, take hold of; monopolize |
詞 | cí | 讠 | 7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詞(詞) cí(ㄘˊ) ⒈ ?語(yǔ)言里最小的可以獨(dú)立運(yùn)用的單位:詞匯。詞書(shū)。詞典。詞句。詞序。詞組。 ⒉ ?言辭,話(huà)語(yǔ),泛指寫(xiě)詩(shī)作文:歌詞。演講詞。誓詞。詞章。詞律(文詞的聲律)。 ⒊ ?中國(guó)一種詩(shī)體(起于南朝,形成于唐代,盛行于宋代。本可入樂(lè)歌唱,后樂(lè)譜失傳,只按詞牌格律創(chuàng)作):詞人。詞譜。詞牌。詞調(diào)( diào )。詞韻。詞曲。 異體字 詞 ? 漢英互譯 vocable、word 造字法 形聲:從讠、司聲 English words; phrase, expression |
包 | bāo | 勹 | 5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包 bāo(ㄅㄠ) ⒈ ?用紙、布或其他薄片把東西裹起來(lái):包裝。包餃子。 ⒉ ?包好了的東西:郵包。背( bèi )包。 ⒊ ?裝東西的袋:書(shū)包。皮包。 ⒋ ?容納在內(nèi),總括在一起:包括。包舉(總括)。包容。包涵。包羅萬(wàn)象。無(wú)所不包。 ⒌ ?總攬,負(fù)全責(zé):包銷(xiāo)。包攬。 ⒍ ?保證:包賠。包在我身上。 ⒎ ?約定的,專(zhuān)用的:包飯。包工。 ⒏ ?圍:包圍。包剿。 ⒐ ?一種帶餡的蒸熟的面食:包子。糖包兒。 ⒑ ?身體上腫起的疙瘩:膿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