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族
- 拼音jiǎ zú
- 注音ㄐ一ㄚˇ ㄗㄨ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甲族[ jiǎ zú ]
⒈ ?指世家大族。
⒉ ?指甲殼動物。參見“甲殻動物”。
引證解釋
⒈ ?指世家大族。
引《三國志·魏志·裴潛傳》“秀,咸熙 中為尚書僕射”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:“馮翊 甲族 桓、田、吉、郭 及故侍中 鄭文信 等,頗以其各有器實,共紀識之?!?br />《南齊書·王僧虔傳》:“甲族向來多不居憲臺, 王氏 以分枝居 烏衣 者,位官微減?!?br />唐 李肇 《唐國史補》卷上:“伊慎 每求甲族以嫁子, 李長榮 則求時名以嫁子?!?br />金 元好問 《贊皇郡太君墓銘》:“故 梁氏 世為 閭山 甲族?!?br />清 王晫 《今世說·雅量》:“鄒程邨 為 晉陵 甲族,會有蜚語中之者,一日散萬金立盡?!?/span>
⒉ ?指甲殼動物。參見“甲殻動物”。
國語辭典
甲族[ jiǎ zú ]
⒈ ?世家貴族。
引《南齊書·卷三三·王僧虔傳》:「甲族向來多不居憲臺,王氏以分枝居烏衣者,位官微減。」
《南史·卷五〇·庾易傳》:「近代用人,皆取甲族有才望者。」
⒉ ?甲殼類動物的統(tǒng)稱。如龜、鱉等。
甲族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族 | zú | 方 | 11畫 | 基本字義 族 zú(ㄗㄨˊ) ⒈ ?親屬,泛指同姓之親:族規(guī)。族長。家族。 ⒉ ?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遺傳特征的人群:種族。 ⒊ ?指在歷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穩(wěn)定共同體,他們有共同的語言、經(jīng)濟生活以及表現(xiàn)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質(zhì):民族。 ⒋ ?聚居而有血統(tǒng)關系的人群的統(tǒng)稱:宗族。氏族。部族。 ⒌ ?事物有共同屬性的一大類:芳香族。 ⒍ ?封建時代的一種殘酷刑罰,一人有罪,把全家或包括母親、妻家的人都殺死:族滅。 ⒎ ?聚合,集中:云 |
甲 | jiǎ | 田 | 5畫 | 基本字義 甲 jiǎ(ㄐ一ㄚˇ) ⒈ ?天干的第一位,用于作順序第一的代稱:甲子?;祝畾q的人)。 ⒉ ?居于首位的,超過所有其它的:甲等。 ⒊ ?古代科舉考試成績名次的分類:一甲(名為“進士及第”);二甲(名為“進士出身”);三甲(名為“同進士出身”)。 ⒋ ?古代軍人打仗穿的護身衣服,用皮革或金屬葉片制成:盔甲。甲兵。甲士。 ⒌ ?現(xiàn)代用金屬做成有保護功能的裝備:甲板。裝甲車。 ⒍ ?某些動物身上有保護功能的硬殼:龜 |
甲族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甲族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