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吳江女子,為錢忠所戀。事見《青瑣高議》前集卷五。今錄詩二首。
-
胡宗師,武進(今江蘇常州)人。仁宗嘉祐六年(一○六一)進土(清光緒《武進陽湖縣志》卷一九)。神宗熙寧四年(一○七一)為審官院主簿(《續(xù)資治通鑒長編》卷二二八)。元豐間為兩浙路監(jiān)司(同上書卷三三五),提點江浙等路坑冶鑄錢(同上書卷三五○)。哲宗元祐八年(一○九三),以戶部員外郎為成都府路轉運副使(同土書卷四八一)。歷知桂州、永興軍、鄆州(同上書卷四九六、五○六)。今錄詩二首。
-
(?—1236)泉州晉江人,初名一龍,字君錫。寧宗慶元五年進士第一。歷給事中,兼直學士院。嘉定六年進對,上言修德政,蓄人材,飭邊備。為湖南安撫使,撫安峒民,威惠并行,興學養(yǎng)士,湘人立石紀之。理宗時,累進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,以樞密使督視江淮、荊襄軍馬。
-
廣州信安人,字君載。舉進士。初為縣令,以廉明剛直稱。官至監(jiān)登聞鼓院。有《袁氏世范》。
-
包恢(1182-1268),字宏父,一字道夫,號宏齋,宋建昌南城(今屬江西)人。刑部尚書。以廉吏,政績顯著著稱,同時他也是文學批評家。
-
鄭鋼,徽宗宣和中官承議郎(《宋詩紀事》卷四一)。
-
釋彥泯,住熙州慧日禪院,徽宗政和八年(一一一八)鳳翔府扶風縣橫□華巖庵立石刻圓相觀音菩薩瑞像,彥泯為之作頌(《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》宋代分冊。
-
宋常州宜興人,字君賜,一作君貺。仁宗嘉祐二年進士。博貫群書,通陰陽圖緯星歷之學。累官知德興縣。蘇軾愛其賢,以姊之女妻之,每至宜興,即寓其家。
-
趙簾溪,理宗寶祐二年(一二五四)游廣西興安乳洞,與項大受唱和。事見《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》。今錄詩二首。
-
王瑜,字忠玉,真定(今河北正定)人(《宋史》卷二六六《王化基傳》)。神宗元豐五年(一○八二),為江南東路提點刑獄(《續(xù)資治通鑒長編》卷三三一)。哲宗元祐五年(一○九○),由兩浙路提點刑獄召為刑部員外郎(同上書卷四四六),為御史所糾,改京西路提點刑獄(《欒城集》卷二九《王瑜可京西提刑制》)。元符二年(一○九九),以京東路轉運副使知亳州(《續(xù)資治通鑒長編》卷五○五)。今錄詩二首。
-
曾躍鱗,一作躍麟,字子龍,陽江(今屬廣東)人。孝宗淳熙五年(一一七八)進士。受知于學士李彥穎,薦入秘書,少師陳俊卿尤器重之,拜監(jiān)察御史。事見清乾隆《廣東通志》卷三一、《宋元學案補遺別附》卷二。今錄詩二首。
-
(?~?) 字子云,丹徒(今江蘇鎮(zhèn)江)人。以特科入官,終縣令?!度卧~》存其詞3首。
-
陳元通,孝宗淳熙五年(一一七八)為德化縣主簿(清乾隆《德化縣志》卷一一)。今錄詩二首。
-
臺州臨海人,字元若。深甫子。寧宗嘉泰二年進士。歷知廣德軍、湖州,累官大理寺正。理宗寶慶元年知嚴州,有惠政。性淡榮利,潛心著述。有《密齋筆記》。
-
宋平江府人,字仲秉,號練溪。寧宗嘉泰二年進士。長于《春秋》。朱熹帥長沙時,與邑人吳雄同受業(yè)于門,往復辨難。有《理致集》。
-
宋饒州浮梁人,字信叔。仁宗嘉祐六年進士。累官廣西運使,帥掛府十三年,甚得民心。官至寶文閣待制。有《竹溪集》。
-
趙雷(一一八二~一二二五),字省之,號時齋,縉云(今屬浙江)人。曾先后從學于朱熹、滕璘。理宗寶慶元年卒,年四十四。有《私淑集》,已佚。事見《蒙城趙氏宗譜·世馨摘集》。今錄詩二首。
-
釋慶老(?~一一四三),字龜年,住泉州。高宗建炎間以詩謁參知政事李邴。紹興十三年卒(《云臥紀談》卷上)。事見《夷堅乙志》卷一三。
-
傅行簡(一一六八~?)(生年據《宋歷科狀元錄》),字敬父,一字居敬,鄞(今浙江寧波)人。寧宗嘉泰二年(一二○二)進士,授簽書建康軍節(jié)度判官。開禧元年(一二○五),除秘書正字,累遷著作佐郎。事見《南宋館閣續(xù)錄》卷八、九。今錄詩二首。
-
宋臨江軍新淦人,字君表。九歲舉童子,賜出身。英宗治平間進士。神宗元豐中為御史里行,與李定、舒亶論蘇軾,得五品服,領三班院。擢侍御史知雜事、吏部侍郎。以嫚于奉職,銓擬多牾,出知潭州。官終刑部侍郎、知宣州。
-
茹芝翁,疑非本名。在《回文類聚》中與梅窗相次。今錄詩二首。
-
溫州永嘉人,字誠甫,號慥堂。孝宗淳熙間進士。任富陽主簿,立小學,留意訓迪。歷監(jiān)都進奏院、國子博士。寧宗嘉定六年,遷太常博士,尋被劾考校去取不公,放罷。八年,起復為毗陵通判,在任轉朝請郎。十年,差知永州,能詩文,諳熟典籍。有《宋宰輔編年錄》、《零陵志》、《浮光圖志》等。
-
宋貺,字益謙,當涂(今屬安徽)人。高宗建炎間以蔭補將仕郎,為新安尉,知上元縣,監(jiān)左藏庫。紹興十一年(一一四一),為軍器監(jiān)主簿,十四年,由司農寺正遷金部員外郎。十八年,權戶部侍郎,兼權樞密都承旨。十九年,知臨安府。二十四年,知建康府,改知平江府。二十六年,責授果州團練使,梅州安置(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》卷一四一、一五一、一五七、一六○、一六六、一六七、一七五)。孝宗乾道七年(一一七一)起知鎮(zhèn)江府,逾年致仕(《嘉定鎮(zhèn)江志》卷一五)。卒年七十九。事見明弘治《徽州府志》卷一○。
-
葛郛,丹陽(今屬江蘇)人。立方長子(《韻語陽秋》卷一八)。孝宗乾道八年(一一七二),知江寧縣(《景定建康志》卷二七)。淳熙七年(一一八○),通判鎮(zhèn)江(《嘉定鎮(zhèn)江志》卷一六)。今錄詩二首。
-
釋云知,杭州普福院僧。歷仁宗、神宗朝(《咸淳臨安志》卷七九)。
-
晏敦復(1120-1191,一作1071-1141、一作1075-1145)字景初。撫州臨川文港沙河(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)人。南宋詩人、正直大臣。官至吏部尚書兼江淮等路經制使。敦復才思敏捷,詩文多已散佚,僅《宋詩紀事》存詩1首,《歷代名臣奏議》存奏議2篇。《宋史》卷三八一有傳。世稱“撫州八晏”(晏殊、晏幾道、晏穎、晏富、晏京、晏嵩、晏照、晏方)。
-
京兆長安人。宋湜從弟。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進士。歷京西轉運使、度支判官。淳化中,呂蒙正罷相,坐親黨,貶宜州團練副使。真宗咸平中,為環(huán)慶路都監(jiān),以擅發(fā)兵襲敵,責授供奉官。官終京西提點刑獄。
-
宋邵武人,字公晦,號果齋。寧宗嘉定七年進士。歷泉州觀察推官,國子錄、通判辰州。受學于朱熹,真德秀以師友禮之。被劾歸里,講論學問,學者畢集。有《禹貢解》、《傳道精語》、《朱子年譜》等。
-
澶淵人,徙居長安。擅長唐律詩。歷官著作佐郎,通判彭州。因憤責太守不法,失官,隱居與豪士游。真宗大中祥符初,起監(jiān)終南山上清太平宮,官至右贊善大夫。
-
(937—1005)興化軍莆田人,字成德,一作德成。以父任入仕南唐至起居舍人。入宋,授太子右贊善大夫,累進知直秘閣。真宗朝同修起居注,擢右諫議大夫、翰林侍讀學士。善弈棋,太宗屢召對弈,因進所著《棋說》。博涉文史,多讀道書,善清談,士大夫推其素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