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胡衍,號云峰,其先廬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生于后梁。宋初,行醫(yī)至博羅(今屬廣東),遂家其地。師白玉蟾。事見《羅浮山志會編》卷五。今錄詩二首。
-
趙彥若,字元考,青州臨淄(今山東淄博東北)人。師民子。以蔭入仕,為秘閣??保w集賢校理,通判淄州。神宗元豐二年(一○七九),除國史編修官(《續(xù)資治通鑒長編》卷三○○),修起居注。五年,召試中書舍人(同上書卷三二五)。六年,改右諫議大夫。七年,降秘書監(jiān)。八年,出知亳州,移陳州。召還,提舉萬壽觀。哲宗元祐元年(一○八六),遷兵部侍郎。五年,權禮部尚書兼刑部侍郎。六年,拜翰林學士。紹圣初以元祐黨人貶安遠軍節(jié)度副使、澧州安置。卒,年六十三。事見《東都事略》卷六○《趟師民傳》。今錄詩二首。
-
潭州攸縣人。哲宗元祐間領鄉(xiāng)薦。徽宗崇寧初為太學博士,以議論不合,出任湖南提舉常平。大觀中上疏言時政,力詆權奸誤國。年五十致仕,隱居司空山。有《瑞麟集》。
-
釋惟一,法眼之孫。神宗時主嘉禾天寧寺(《宋詩紀事》卷九二)。
-
祝慶夫,字云孫,義寧(今江西修水)人。理宗寶祐時中神童科。事見清同治《義寧州志》卷二○、二三。今錄詩二首。
-
戚綸(954年~1021年),字仲言,祖籍宋州楚丘縣,生于宋州宋城縣睢陽學舍。睢陽學舍執(zhí)教戚同文之子。太宗太平興國八年(983年)進士。歷知州縣,入為光祿寺丞。宋真宗即位,除秘閣校理。景德元年(1004年),拜右正言,龍圖閣待制。二年,預修《冊府元龜》。進秩左司諫、兵部員外郎。大中祥符三年(1010年)出知杭州,徙揚、徐、青、鄆、和州。天禧四年(1020年)冬,戚綸由于患病請求回歸故里,改任太常少卿,分司南京。天禧五年(1021)因病去世,終年六十八歲。有文集二十卷,已佚。
-
張嗣初,貞元八年進士。
-
曹谷,真宗時人(《天臺續(xù)集》卷上)。以星歷衍數(shù)游權門(《新編分門古今類事》卷一二)。今錄詩三首。
-
宋饒州樂平人,字有元。少慧敏力學,博覽古今子史百家。有《樂平廣記》。
-
鄭少微(?-?)字明舉,成都(今屬四川)人。元佑三年(1088)進士。以文知名。政和中,曾知德陽。晚號木雁居士?!度卧~》存其詞二首。
-
名或作魁。宋邵武人,字公奎,一字強立?;兆谡投赀M士。官至江西轉運判官。晚年居黔中。其學多得于楊時。嘗撰《毋我論》,故人稱“盧毋我”。有《筆錄》等。
-
傅堯俞(1024~1091)北宋官員。原名勝二,字欽之,本鄲州須城(今山東東平)人,徙居孟州濟源(今屬河南)。未及二十歲即舉進士,入仕初由縣官漸至殿中侍、御史、右司諫,因反對新法被貶,一度削職為民,宋哲宗朝,官拜給事中御史中丞、吏部尚書兼侍講等。元祐四年至六年,官拜中書侍郎。為官三十載,為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重臣。司馬光贊之:“清、直、勇三德,人所難兼,吾於欽之見焉?!?
-
楊軒,字公遠,衛(wèi)州(今河南衛(wèi)輝)人(《詩話總龜》前集卷六作淇州,卷一二作衡州)。舉進士,兩至省,多棲依貴宦門館。事見《新編分門古今類事》卷一四。今錄詩二首。
-
釋慧照,俗姓郭,南安(今福建泉州西北)人。住隆興府兜率寺。為南岳下十四世,兜率悅禪師法嗣?!都翁┢諢翡洝肪硪弧?、《五燈會元》卷一八有傳。今錄詩三首。
-
章才邵,字希古,崇安(今福建武夷山市)人。元振子。少從楊時學。以父蔭補官。歷知臨賀、辰陽二州,改荊湖北路參議官。晚年與朱熹游。事見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》卷二六,明嘉靖《建寧府志》卷六八有傳。今錄詩三首。
-
楊濟,字濟道,晉源(今四川崇州)人,一作遂寧(清嘉慶《四川通志》卷一二三)人。孝宗淳熙五年(一一七八)進士。寧宗慶元五年(一一九九),除秘書郎兼日歷所編類圣政檢討官。六年,進著作佐郎。嘉泰元年(一二○一),出知果州。終潼川路轉運判官。有《鈍齋集》,已佚。事見《鶴山集》卷五三《楊濟道鈍齋集序》、《南宋館閣續(xù)錄》卷八、九。
-
許氏,方勉妻(《竹莊詩話》卷二二)。今錄詩二首。
-
章良能(?~1214),父章駒,紹興十八年(1148)進士,授上虞知事。兄良肱,淳熙十一年(1184)進士。
-
南劍州沙縣人,字疇老。神宗熙寧進士。哲宗元祐初為滁州刺史?;兆诔鐚幹谐貢俦O(jiān),為太常博士。辟雍成,命詞臣賦詩頌,畸頌居第一。大觀中以右文殿修撰出知福州卒。有《蓬山志》。
-
生誶不詳,宋朝詩人,有作品三首。
-
趙彥齡(一一二四~?),字壽卿。高宗紹興十八年(一一四八)進士(《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》)。與曾幾有唱和(《茶山集》卷一《贈趙判官壽卿二首》)。今錄詩三首。
-
陳偕是北宋時江蘇高郵人,即著名詩人秦觀(少游)的同鄉(xiāng)。《全宋詞》收有陳偕的詞三首,其中《八聲甘州》一首、《滿庭芳》二首,主編唐圭璋先生在作者小傳中說“陳偕,號月鏡?!对~綜補遺》(清陶梁輯,道光刊本)卷五以為即見于《淮海集》之廣陵人陳偕,偕仍高郵人?!?
-
釋月澗(一二三一~?),理宗紹定四年生。受經于黃龍寺,寶祐四年(一二五六),隸籍慶元府天童寺。景定五年(一二六四),由饒州薦福寺首座入住信州鵝湖仁壽寺。繼住棲賢妙果寺。元世祖至元十七年(一二八○),入住饒州薦福寺,于成宗大德三年(一二九九)秋退出,同年十二月再入。未久或即謝世。為南岳下二十一世,西巖了慧禪師法嗣。有《月澗禪師語錄》二卷,收入《續(xù)藏經》。事見《語錄》及其中《隱靜空巖長老請贊》。 釋月澗詩,以輯自《語錄》的偈頌及其中單編的詩,編為二卷。
-
張子文,成紀(今甘肅天水)人,俊子。高宗紹興間知漳州。事見《杉溪居士集》卷九《答漳州交代張子文啟》。今錄詩五首。
-
釋法清,嚴陵(今浙江桐廬南)人。曾住池州天寧寺,后住隆興九仙寺,稱祖鑒法清禪師。為南岳下十四世,慧日文雅禪師法嗣。《嘉泰普燈錄》卷一○、《五燈會元》卷一八有傳。今錄詩三首。
-
張子龍,字龍澤,號湛江,瑞安(《宋詩拾遺》卷二一作平陽,今均屬浙江)人。登學究科,嘗為吳縣教授。事見《東甌詩存》卷九。今錄詩三首。
-
釋達觀(一一三八~一二一二),號息庵,俗姓趙,婺州義烏(今屬浙江)人。出家于本縣之法惠寺,師正覺。游方參天童應庵、道場無庵、天封水庵。開法于嚴之靈巖,閱四五剎。晚自金山被旨靈隱,越四載,告老請歸天童。寧宗嘉定五年卒,年七十五。事見《北澗集》卷一○《天童山息庵禪師塔銘》。今錄詩六首。
-
鄧仁憲,字夢符,高宗紹興中官兵部郎中(《宋詩紀事補遺》卷五○)。今錄詩五首。
-
郭明復,字中行,成都(今屬四川)人。印子。孝宗隆興元年(一一六三)進士(《容齋三筆》卷六)。淳熙四年,入成都帥范成大幕。六年,召為敕令所刪定官(《宋會要輯稿》刑法一之五二)。嘗知崇慶府。事見《吳船錄》卷上。今錄詩三首。
-
釋德葵,華亭(今上海市松江縣)僧(明正德《松江府志》卷一八)。今錄詩三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