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陳邕,安和父,衡山(今屬湖南)人。孝宗淳熙八年(一一八一)進士。光宗紹熙五年(一一九四)除秘書省正字。寧宗慶元二年(一一九六)進校書郎,添差通判江州。事見《南宋館閣錄》卷八、九。今錄詩三首。
-
李怤,字去言。常侄。與呂本中有唱和。事見《紫微詩話》、《東萊詩集》卷一、卷二、卷六。
-
漳州漳浦人,字可權。神宗元豐五年進士。歷馀干令、通判潮州,官至廣南東路提點刑獄。家藏書三萬余卷。鄭樵稱其藏本為最善。
-
(943—999)杭州臨安人,字就之。錢佐長子。從錢俶歸宋,授白州刺史。好學,多聚書,喜吟詠,多與中朝卿大夫唱酬。善尺牘及書畫琴棋,然貪猥縱肆,無名節(jié)可稱,生子百數(shù)。歷官秘書監(jiān)、工部侍郎,典壽、泗、宿三州,率無善政。官終郢州團練使。有集。
-
陳伯強,高宗紹興二十七年(一一五七)在黎州通判任坐事放罷(《宋會要輯稿》蕃夷五之五九)。今錄詩二首。
-
張資,仁宗天圣汴京(今河南開封)貴官子。事見《醉翁談錄》壬集卷一、《歲時廣記》卷一二。今錄詩四首。
-
(947—1004)宋洺州肥鄉(xiāng)人,字太初。李炳子。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進士。累除右補闕、知制誥。淳化二年拜參知政事。罷知河南府,遷禮部侍郎兼太子賓客。真宗即位,復參知政事。咸平初加平章事、監(jiān)修國史,累加尚書右仆射。為相恪守條制,反對任用浮薄喜事者,常以四方艱難奏聞,戒帝侈心,時稱“圣相”。
-
處州青田人,字舜舉,號東谷居士。高宗紹興中進士。累官吏部侍郎、徽猷閣待制。有《東谷易翼傳》、《論語意源》、《東谷集》。
-
元居中,錢塘(今浙江杭州)人(《宋詩紀事》卷一五)。仁宗康定元年(一○四○)知天臺縣(《嘉定赤城志》卷一一)。后知宿州(《宋詩紀事》卷二二引《泗上錄》)。今錄詩三首。
-
趙匡胤(927年3月21日-976年11月14日),北宋王朝的開國皇帝,廟號宋太祖。出生于洛陽夾馬營,祖籍河北涿州。年輕時曾經(jīng)在少林寺學習武術。948年,投后漢樞密使郭威幕下,屢立戰(zhàn)功。951年,郭威稱帝,建立后周,趙匡胤任禁軍軍官,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。960年,發(fā)動陳橋兵變,黃袍加身,代周稱帝,建立宋朝,定都開封,在位16年。在位期間,加強中央集權,提倡文人政治,開創(chuàng)了中國的文治盛世,死后葬于鄭州鞏義宋陵之永昌陵。
-
陳恭,字謙光,號卑山。官至寶章閣待制(《甬上宋元詩略》卷八)。今錄詩三首。
-
宋建寧崇安人,字學可,一作學大。度宗咸淳三年恩薦,肄業(yè)武夷書院。三司辟充講書,橫經(jīng)析理,義極精密。尤工于詩。宋亡,屏跡不出。卒年七十五。有《畫餅稿》。
-
宋開封祥符人,字仲微。世寓鄭州。第進士。歷官集賢校理、河陽通判,入為三司度支、戶部判官,累遷尚書刑部員外郎,同修起居注。仁宗康定元年使契丹,契丹厚禮之,同出觀獵,延稹射,一發(fā)中走兔,眾皆愕視。嘗與王堯臣、宋庠等修《崇文總目》。累官龍圖閣直學士、權知開封府。文思敏捷,尤刻意于賦,又好聚古書畫。
-
朱真人,郢縣(今湖北江陵東南)人。九歲慕道出家。度宗咸淳九年(一二七三)隱于內(nèi)江化龍山泠然、長樂二洞。事見民國《內(nèi)江縣志》卷五。今錄詩三首。
-
柴中行,字與之,人稱“南溪先生”,馀干(今江西萬年縣南溪鄉(xiāng)營里村)人。文公之子,后周世宗第十三代裔孫。紹熙元年(公元1190年),第進士,授撫州軍事推官、江州教授,累遷西京轉(zhuǎn)運使、湖南提刑、崇政殿說書、知贛州。于公元1225年遁跡與緱之北里(寧海北郊)。著有《易系集傳》、《書集傳》、《詩講義》、《論語蒙童說》等書,宋史有傳。
-
婁續(xù)祖,嘉興(今屬浙江)人。理宗紹定六年(一二三三)為永州丞(《金石萃編》卷一三五)。今錄詩三首。
-
來梓,字子儀。與周必大為布衣交,孝宗淳熙中周知樞密院事時,曾入京訪舊。事見《四朝聞見錄》卷三《來子儀》。今錄詩四首。
-
李德載,[約公元一三一七年前后在世]名、里、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,約元仁宗延佑中前后在世。工曲,存《贈茶肆》小令10首。
-
胡份,字子文,縉云(今屬浙江)人。神宗元豐八年(一○八五)進士(清道光《縉云縣志》卷八)?;兆谡椭泄賴铀緲I(yè)。有詩集,汪藻為之序,已佚。清道光《縉云縣志》卷一一有傳。今錄詩二首。
-
(1143—1191)宋饒州德興人,一作鄱陽人,字正思,號蒙齋。朱熹門人。光宗淳熙七年補太學生。時禁洛學,上書責諫議大夫王自然疏斥正學。以對策不合罷去,自是不復應舉。有《性理字訓》、《毓蒙明訓》、《學則》等。
-
戴槃,字子淵,黃巖(今屬浙江)人。炳弟,復古侄孫。事見《石屏詩集》卷三。
-
趙希彩,太祖九世孫(《宋史·宗室世系》五)。曾官福建駐劄(《歷朝上虞詩集》卷三)。今錄詩三首。
-
宋嘉州龍游人,一作夾江人,字忠遠。高宗紹興八年進士。善屬文。晁公武薦為臺屬,除御史臺檢法官。
-
朱權(一一五五~一二三二),字圣與,號默齋,休寧(今屬安徽)人。孝宗淳熙十四年(一一八七)進士,調(diào)連山縣尉兼主簿。寧宗慶元五年(一一九九),為會稽縣丞。開禧元年(一二○五),監(jiān)如皋縣買納鹽場。嘉定七年(一二一四),知馀干縣。十二年,監(jiān)行在左藏東庫,次年,充省試中門官、御試對讀。十四年,監(jiān)行在都進奏院。十五年,知惠州。理宗寶慶元年(一二二五),主管紹興府千秋鴻禧觀。紹定二年(一二二九)致仕。五年卒,年七十八。有《默齋文集》二○卷,已佚。事見《洺水集》卷一一《朱惠州行狀》。
-
杜汪,金華(今屬浙江)人。理宗淳祐三年(一二四三)為江華尉(《八瓊室金石補正》卷一○三)。今錄詩三首。
-
胡幼黃(?~?),字成玉,江西永新縣人,南宋度宗咸淳十年(1274)甲戌科王龍澤榜進士第三人。胡幼黃進士及第后,授節(jié)度推官。他是宋朝最后一個探花。本科殿試正逢度宗趙蘓駕崩,恭帝趙顯即位,元大將伯顏揮師南下。當時有一個諺語:“龍在澤(狀元王龍澤),飛不得;路萬里(榜眼),行不得;幼而黃(指胡幼黃),醫(yī)不得也。”胡幼黃受官未及赴任,宋朝已被元朝所滅。后來,他退隱山中,拒不仕元。余事不詳。
-
宋臺州黃巖人,號東谷。理宗時登鄉(xiāng)科,黃超然嘗從之游。有《東谷詩稿》。
-
崔木,字子高,兗州(今山東滋陽)人。哲宗元符間入太學。事見《醉翁談錄》壬集卷二《崔木因妓得家室》。
-
沈平,字澹然,自號東皋子,吳興(今浙江湖州)人。理宗嘉熙初曾訪吳泳于百寮山。有《東皋唱和集》,已佚。事見《鶴林集》卷三六《東皋唱和集序》。今錄詩二首。
-
陳顏,字宰心,號純齋(《甬上宋元詩略》卷三)。今錄詩三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