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世次不詳。進(jìn)士。《全唐詩》存詩2首,出《文苑英華》卷一八〇、一八一。
-
生平無考?!度圃娨荨肥铡墩憬瓿稀吩?句,出日本大江維時編《千載佳句》卷上。楚老,疑即長慶、開成間詩人韋楚老。
-
祖?zhèn)?,貞觀中為左衛(wèi)率,賜爵長山縣男。思復(fù)少襲祖爵。初為汴州司戶參軍,為政寬恕,不行杖罰。在任丁憂,家貧,鬻薪終喪制。時姚崇為夏官侍郎,知政事,深嘉嘆之。
-
生卒年不詳。思宗之子??ね麥铌?今屬河南)。玄宗天寶初任武進(jìn)尉,后改仕金鄉(xiāng)丞。事跡散見《新唐書·宰相世系表五上》、《國秀集》目錄。芮挺章選詩1首入《國秀集》。《全唐詩》存詩1首。
-
詩僧。世次不詳。 《全唐詩》收《寶琴》詩1首,出《文苑英華》卷二一二。
-
梁升卿,與張九齡善。涉學(xué)工書,尤長八分書。東封朝覲碑,為時絕筆。歷廣州都督。詩一首。傳世書跡有泰山摩崖《東岳朝覲頌》(已毀)、《御史臺精舍碑》等。
-
生卒年、籍貫皆不詳。玄宗天寶、肅宗至德間曾應(yīng)進(jìn)士試與吏部試。事跡見其《對太守步歸郡邸判》、《文苑英華》卷一八五省試州府試詩。《全唐詩》存詩1首。
-
楊敬述,唐朝詩人,有作品《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》。
-
戚逍遙:唐代冀州南宮(女子)人。傳說幼好道,父以女誡授逍遙,逍遙曰:“此常人之事耳?!彼烊±献酉山?jīng)誦之。年二十馀,適同邑蒯潯。不為塵俗事,惟獨(dú)居一室,絕食靜想,作歌云云。人悉以為妖。一夜,聞室內(nèi)有人語聲。又三日,忽聞屋裂聲如雷,仰視天半,逍遙與仙眾俱在云中,歷歷聞分別語。觀望無不驚嘆。
-
【生卒】:653—745。一名蘊(yùn),字藏真,號洪崖子,晉州神山(今山西浮山)人。道士。曾隱洞中15年,熟讀仙書秘典、九經(jīng)百氏。后歷游名山,善金丹、易形之術(shù)。武后圣歷間被召,不赴。后居洛陽李嶠家中13年。玄宗開元七年(719)召見于湛露殿,不久,仍聽其歸山。事跡見《歷世真仙體道通鑒》卷四〇、《三洞群仙錄》卷七。著有《高士傳》10卷、《神仙記》20卷、《阿東記》30卷等,皆不存?!度圃姟反嬖?首。
-
林嵩,字降神(一作降臣,又字雄飛),長溪赤岸(今霞浦縣松港街道赤岸村)人。約生于唐宣宗(李忱大中二年(848年)。自幼天資聰穎,好學(xué)有大志,懿宗李漼的咸通(860—873年)中,在靈山(今福鼎市太姥山西脈,后名草堂山)筑草堂(茅屋)刻苦自學(xué)。僖宗李儇乾符二年(875年),歷盡艱險赴長安(今陜西省西安市),以所作《王者之道如龍首賦》一舉考中進(jìn)士科,成為自唐神龍至后唐天成223年間,今福州、寧德兩市僅中36名進(jìn)士(見《三山志·科名》)之一,也是繼“開閩進(jìn)士第一人”的薛令之后最負(fù)盛名的及第者。
-
唐人。西川節(jié)度使崔寧妾。寧鎮(zhèn)蜀,代宗大歷三年入朝。瀘州刺史楊子琳乘機(jī)攻成都,任氏素驍果,出家財十萬募勇士,得千人,設(shè)部隊,自帥以擊之。子琳大懼,會糧盡,且大雨,敗走。后賜名寧任氏,封夫人。成都有浣花夫人祠。
-
生卒年、籍貫皆不詳。代宗大歷九年(774)登進(jìn)士第。生平事跡見《唐詩紀(jì)事》卷三四。《全唐詩》存其詩1首。
-
俗姓額田,日本漆下郡人。少出家。武后長安元年(701)入唐留學(xué),習(xí)三論宗。學(xué)業(yè)穎秀,曾入內(nèi)宮講經(jīng)。玄宗開元六年(718)歸日本,后因性鯁直而解任。晚年受命依長安西明寺之規(guī)模,建造大安寺。卒年不詳。事跡據(jù)《日本古典文學(xué)大系》本《懷風(fēng)藻》注?!稇扬L(fēng)藻》收其在唐所作詩1首,《全唐詩續(xù)拾》據(jù)之收入。
-
(?—829)唐河?xùn)|安邑人,字大受。德宗貞元九年進(jìn)士。十八年,入東都留守韋夏卿幕府。憲宗元和元年,在浙東幕府,與同僚游石傘峰賦詩。元和中歷任禮部員外郎、兵部郎中、中書舍人。元和末自華州刺史改陜虢觀察使。敬宗寶歷二年,自國子祭酒出為福建觀察使。次年,因貪贓事發(fā),流播州。
-
代宗前人。曾作詩題濠州高塘館閻敬愛題詩之后。事跡見《封氏聞見記》卷七。
-
盧宗回,生卒年不詳。字望淵,南海(今廣東廣州)人。少時讀書廢寢忘食,善學(xué)不倦,同舍生見其所作,嫉之,假他事毆辱。宗回遜謝,恬不與較,由是為鄉(xiāng)黨所重。登元和十年(815年)進(jìn)士第,官終集賢校理。以父疾歸,卒。事跡散見《唐詩紀(jì)事》卷四八、《廣東通志》(《四庫全書》本)卷四四?!度圃姟反嬖?首。
-
失姓名,生卒年、籍貫皆不詳。約德宗時人。
-
祝欽明,字文思,京兆始平人。舉明經(jīng)。長安元年,累遷太子率更令,兼崇文館學(xué)士。中宗在春宮,欽明充侍讀。及即位,擢拜國子祭酒,同中書門下三品,歷刑部、禮部二尚書。嘗與群臣侍宴,欽明自言能八風(fēng)舞,據(jù)地?fù)u頭,睆目顧盼。吏部侍郎盧藏用嘆曰:“祝公是舉,五經(jīng)掃地矣?!本霸瞥酰瑸槭逃纺呷羲?,貶饒州刺史。
-
韓儀(839—?),字羽光,京兆萬年(今陜西西安)人,韓瞻長子,韓偓兄。出身官宦世家。唐末以翰林學(xué)士為御史中丞,朱溫篡唐,以不附朱全忠貶為棣州司馬。詩一首。
-
唐人。玄宗開元十五年,為右衛(wèi)胄曹參軍。累遷兵部郎中。天寶初,為中書舍人。能詩工文,尤長于碑志。
-
郡望清河?xùn)|武城(今山東武城西北)。渠州刺史崔異之孫,將作監(jiān)丞崔照之子。文宗大和初進(jìn)士,有文學(xué)。后官江陰主簿。事跡見《新唐書·宰相世系表二下》?!斗ㄎ募肪砭拧抖蓬壞怪尽反嫫湓?句,《全唐詩續(xù)拾》據(jù)之收入。
-
[唐](公元?年至八八六年)字昌時,隴西人。生年不詳,卒于唐僖宗光啟二年。咸通十二年,(公元八七一年)登進(jìn)士第。
-
張令問,生卒年不詳。字博夫,唐興(今四川蓬溪)人。唐末道士。隱居永康天國山,自號天國山人。放意林泉,長于詩什。曾作詩寄杜光庭。事跡見《竹莊詩話》卷一三引《蜀梼杌》、《蜀中名勝記》卷六。《全唐詩》存詩1首。
-
唐京兆萬年人。韓滉孫。憲宗元和十一年,以侍御史為河?xùn)|節(jié)度判官。元和末,為京兆富平縣令,頗著能名。穆宗長慶元年,遷明州刺史。
-
唐人。玄宗開元七年,自長安縣令,貶潤州長史。后歷商州刺史,入為司封郎中,轉(zhuǎn)工部郎中。官至考功郎中。能詩。
-
李明遠(yuǎn),男,侍御史李明遠(yuǎn)被貶謫為潯州刺史,因官場失意,后棄官退隱西山石洞,出生于公元894年。唐乾和年間(公元894-898),侍御史李明遠(yuǎn)被貶謫為潯州刺史,因官場失意,后棄官退隱西山石洞,潛心禮佛修心。唐末,為紀(jì)念李御史建李公祠。祠的前樓為藏經(jīng)閣,內(nèi)藏《佛經(jīng)》、《砂經(jīng)》、《佛經(jīng)匯編》等多種,還有《四庫全書》、《四庫備要》等大批珍貴古籍,1944年日軍入侵時全部毀失。祠中塑李刺史像。
-
唐朝貞觀21年,金真德被封為柱國、樂浪郡王、新羅王。(武德7年,唐高祖冊封金其平為柱國、樂浪郡王、新羅王;貞觀9年,唐太宗封金善德為柱國、樂浪郡王、新羅王,)她送其弟妹到長安留學(xué),唐太宗賜《晉書》給他們。永徽元年,金真德作五言詩,并織于錦上送于唐高宗。永徽三年金真德死亡,唐朝設(shè)靈堂致哀。事跡據(jù)《舊唐書·新羅傳》。《全唐詩》存詩1首。
-
約為中唐時人。生平無考。日本存唐抄本《新撰類林抄》卷四,錄王綬詩1首?!度圃娎m(xù)拾》據(jù)之收入。
-
于興宗,生卒年不詳,唐京兆高陵(今陜西省三原縣境內(nèi))人,于志寧侄子。(一說河南洛陽人)敬宗寶歷二年(826)為東陽縣令,宣宗大中七年(853)前后,以御史中丞守綿州刺史,后轉(zhuǎn)洋州刺史,累官至河南少尹。興宗能詩,與當(dāng)時詩人如劉禹錫、方干、李朋、李汶儒等人均有交往酬和。其為綿州刺史時,曾登越王樓賦詩寄朝中諸友,一時文士如李朋、楊牢、薛蒙、李鄴等十余人皆有和作。事跡散見劉禹錫《答東陽令寒碧圖詩并引》、《新唐書·宰相世系表二下》、《唐詩紀(jì)事》卷五三?!度圃姟反嬖?首。其中《東陽涵碧亭》一詩,實(shí)乃方干《涵碧亭》詩之前四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