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生平無考?!度圃姟肥掌洹蹲x孝經(jīng)》詩1首,出宋洪邁《萬首唐人絕句》卷六九。
-
陳璀,男,生平不詳。德宗貞元九年(793)登進(jìn)士第。事跡見《登科記考》卷一三?!度圃姟反嬖?首。
-
劉知幾(661年-721年),字子玄,彭城(今江蘇徐州)人。唐高宗永隆元年(680年)舉進(jìn)士。武則天長安二年(702年)開始擔(dān)任史官,撰起居注,歷任著作佐郎、左史﹑著作郎﹑秘書少監(jiān)﹑太子左庶子﹑左散騎常侍等職,兼修國史。長安三年與朱敬則等撰《唐書》八十卷,神龍(705年~707年)時(shí)與徐堅(jiān)等撰《武后實(shí)錄》。玄宗先天元年(712年),與譜學(xué)家柳沖等改修《氏族志》,至開元二年(714年)撰成《姓族系錄》二百卷,四年與吳兢撰成《睿宗實(shí)錄》二十卷,重修《則天實(shí)錄》三十卷﹑《中宗實(shí)錄》二十卷。
-
獨(dú)孤綬,唐朝人,大歷十年登進(jìn)士第,舉博學(xué)宏詞,嘗試馴象賦,唐德宗稱之,特書第三,留有詩作《投珠于泉》一首。
-
徐侃,壽春(今安徽壽縣)人,唐代詩人?!度圃姟反嫫湓娨皇?。與同鄉(xiāng)安鳳友善,都有才學(xué)。本約同赴長安,臨行時(shí),徐侃因母老不忍離。安鳳在長安十年,不達(dá),恥而不歸。忽逢徐侃,共敘闊別,話鄉(xiāng)里之事,同寓旅舍數(shù)日。徐侃將歸,留詩為別,安鳳亦以詩答。次年春,安鳳以書寄壽春。徐侃母得書,云徐侃卒已三年矣。
-
陸景初一般指陸象先。陸象先(665年-736年),原名景初,蘇州吳縣(今江蘇蘇州)人,唐朝宰相,尚書左丞陸元方之子。陸象先早年歷任揚(yáng)州參軍、洛陽縣尉、監(jiān)察御史、殿中侍御史、中書侍郎,并在太平公主的舉薦下?lián)卧紫?。但他始終不肯依附太平公主,并拒絕參與政變密謀。先天政變后,陸象先進(jìn)封兗國公,出任益州長史、劍南道按察使。后歷任蒲州刺史、太子詹事、工部尚書、刑部尚書、同州刺史。736年(開元二十四年),陸象先病逝,追贈尚書左丞相,賜謚文貞。
-
鄭浣(776—839)唐文學(xué)家。本名涵,滎陽人,鄭余慶子。貞元十年 (794)進(jìn)士,歷任秘書省校書郎、集賢院修撰等職,累遷右補(bǔ)闕。敢直言,無所諱。遷起居舍人、考功員外郎。余慶為左仆射,避諱改國子監(jiān)博士、史館修撰,后任中書舍人。文宗即位,擢翰林侍講學(xué)士,命撰《經(jīng)史要錄》20卷。大和二年(828)任禮部侍郎,后歷任兵部侍郎等職,出為山南西道節(jié)度使、檢校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。以戶部尚書召還,未及任而卒。有文集30卷。
-
字錫之,惠安(今福建惠安)人。唐天成三年(八一二八)進(jìn)士。以詞賦擅名,尤工篆隸。宣宗嘗善其所制霓裳羽衣曲,以為琬琰之器。官終刑部郎中。
-
穆修,753—787, 唐河南河陽人。韓俞弟。登進(jìn)士第。德宗貞元間,累官殿中侍御史。從渾瑊至平?jīng)?,與吐蕃會盟。后吐蕃劫盟,弇被擒,死之。
-
生平無考?!度圃姟肥铡对佋隆吩?首,出《詩話總龜》卷二〇引《抒情集》(唐盧瑰撰)。
-
羅立言,寶歷初,檢校主客員外郎,為鹽鐵河陰院官。二年,坐糴米不實(shí),計(jì)贓一萬九千貫,鹽鐵使惜其吏能,定罪止削所兼侍御史。太和中,為司農(nóng)少卿,主太倉出納物,以貨厚賂鄭注,李訓(xùn)亦重之。訓(xùn)將竊發(fā),須兵集事,以京兆府多吏卒,用立言為京兆少尹,知府事。訓(xùn)敗日,族誅。
-
鄧洵美(?─? ), 字號不詳。連州(今屬廣東?。┤恕N宕髸x天福八年(943)癸卯科或五代后漢乾祐元年(948)戊申科王溥榜進(jìn)士第三人。同榜有李昉、孟賓于等。 及第后鄧洵美任湖南節(jié)度使周行逢幕府巡官。他只是看重鄧洵美的名氣,一直都沒有重用過他。李昉曾私下南來與洵美相會,同年好友數(shù)年不見,感慨萬千。兩人相談竟日,以詩唱和。周行逢對鄧洵美與李昉的相會疑心重重。就派人假冒山賊,竄入鄧洵美的住處,將其殺害。
-
元友直,生卒年不詳。汝州魯山(今河南魯山)人,郡望河南(今河南洛陽)。元結(jié)之子。代宗大歷中曾應(yīng)進(jìn)士試,德宗建中元年(780)中賢良方正、能直言極諫科,授京畿尉。貞元中歷官度支員外郎、度支郎中。十一、二年(795、796)間尚在朝,其后行跡無考。事跡散見顏真卿《唐故容州都督元君(結(jié))表墓碑銘并序》、《元和姓纂》卷四、《唐會要》卷七六、《新唐書·顧少連傳》、《郎官石柱題名考》卷一三及卷一四?!度圃姟反嬖?首。
-
五代時(shí)僧。永州零陵人。后梁時(shí),往長沙謁詩僧齊己于道林寺,其詩甚為齊己所稱。宋太祖乾德中,左補(bǔ)闕王伸出知永州。乾康時(shí)已耆年,仍獻(xiàn)詩求見。伸見其老丑,命賦雪詩。詩成,伸待以殊禮。
-
庾光先,新野人。官至吏部侍郎。嘗陷安祿山,不受偽署。
-
柳氏,女,唐朝人,生活于安史之亂時(shí)期。姓名、生卒年、籍貫、字號均不詳。她與唐朝著名詩人韓翃有一段富有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。主要見于傳奇小說《柳氏傳》,其作者為唐代許堯佐。
-
吳晃,元和進(jìn)士。
-
憲宗元和間人?!逗敕ù髱熣齻鳌肥掌湓驮?806)在越州送日僧空海歸國詩1首?!度圃娎m(xù)拾》據(jù)之收入。
-
世次不詳?!度圃姟肥帐≡囋姟讹L(fēng)草不留霜》1首,出《文苑英華》卷一八二。
-
生平無考??赡転槌跆茣r(shí)人。一說與顏胄為同一人。《文苑英華》卷二〇五收其詩1首。《全唐詩續(xù)拾》據(jù)之收入。
-
生卒年不詳。武后時(shí)人。武后長安四年(704)為文林郎時(shí),曾題詩于衛(wèi)州共城縣百門陂。事跡見《金石萃編》卷六五《百門陂碑》?!度圃娡饩帯肥諗嗑?。
-
許圉師,唐大臣。安州安陸人(今湖北安陸)人,許紹少子,先世自梁末徙至北周。許圉師進(jìn)士出身,博學(xué)多才。顯慶二年,累遷黃門侍郎、同中書門下三品,兼修國史。龍朔中四遷為左相。后貶為相州刺史(今河南臨漳縣,又一說是貶襄州)。司憲楊德裔因徇私被流放庭州。圉師在相州時(shí),政存寬惠,嘗有官吏犯贓事露,圉師不令推究,但賜《清白詩》以激之,犯者愧懼,遂改節(jié)為廉士,其寬厚如此。上元中,再遷戶部尚書。儀鳳四年卒,贈幽州都督,陪葬恭陵,謚曰“簡”,并陪葬乾陵。有子許文思。許圉師的孫女許紫煙(一名許萱),是李白的第一個(gè)妻子.。
-
范傳質(zhì),唐朝元和進(jìn)士第。詩一首。
-
姚嶸,生卒年不詳,中晚唐間進(jìn)士。曾作詩題大梁臨汴驛。事跡見《云溪友議》卷下?!度圃姟反嬖?首。
-
許岷,《全唐詩》作唐五代人,《全五代詩》作后蜀人。《尊前集》錄詞二首。
-
李適之(694年-747年),原名昌,祖籍隴西成紀(jì),唐朝宗室、宰相,恒山王李承乾之孫。李適之早年歷任左衛(wèi)郎將、通州刺史、秦州都督、陜州刺史、河南尹、御史大夫、幽州節(jié)度使、刑部尚書。天寶元年(742年),李適之拜相,擔(dān)任左相,封清和縣公。他與李林甫爭權(quán),但卻不敵落敗,被罷為太子少保,后貶宜春太守。天寶六年(747年),李適之聽聞韋堅(jiān)被殺,畏懼自盡。
-
生卒年不詳。中宗景龍中為監(jiān)察御史。玄宗開元中,歷任倉部員外郎、太常少卿、太子右庶子、中書舍人等職。事跡散見《舊唐書》之《張仁愿傳》、《音樂志三》、《唐會要》卷五八?!度圃姟反嬖?首。
-
潘唐,會昌時(shí)人
-
李勛,唐代詩人,著有《泗濱得石磬》。死后葬在陜西禮泉縣城東北煙霞新村。
-
孟昶[chang](919年―965年7月12日),初名孟仁贊,字保元,祖籍邢州龍崗(今河北邢臺沙河孟石崗),生于太原(今山西太原西南),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,五代十國時(shí)期后蜀末代皇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