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南溟夫人:姓名無從考證,道教傳送中的女神仙,居住于南海?!盾羌射洝贰冻鸪毓P記》《池北偶談》《廣東新語》《侯鯖錄》等書中,多次提到。
-
郭受,大歷間人。杜甫有酬郭十五判官詩,蓋受曾為衡陽判官。
-
虢州弘農(nóng)人,字尚之。楊汝士侄。居長安靖恭里。朋黨連結(jié),權(quán)勢熏灼。懿宗咸通間,累官司勛員外郎、戶部郎中。僖宗乾符末,官尚書右丞。黃巢攻克長安,降之。巢稱帝后,拜同平章事。后不詳。
-
優(yōu)伶,現(xiàn)在多稱伶人(líng rén),所指的是具有身段本事凸出的演藝人員。古漢語里優(yōu)和伶都是演員的意思。史載,黃帝時伶?zhèn)愒煲魳泛蠓Q伶人樂官為伶官,后來也將演戲為生的藝人包括進(jìn)來,將他們統(tǒng)稱為伶人。
-
玄宗天寶間人。歷官殿中侍御史。事跡見《御史臺精舍題名考》卷二?!稌抻⒖偧肪矶掌涮鞂毴d(744)送賀知章詩1首,《全唐詩續(xù)拾》據(jù)之收入。
-
玄宗開元二十八年(740)任滑州匡城縣主簿。光緒《鹿邑縣志》卷一〇收其詩1首?!度圃娎m(xù)拾》據(jù)之收入。
-
唐末人,生卒年、籍貫皆不詳。曾任員外郎。昭宗天復(fù)中卒。《全唐詩》存詩1首。
-
(657—719)字又損,京兆杜陵(今陜西長安縣東北)人。以國子生擢第,補梁州城固主簿,歷任渭南、藍(lán)田二縣尉、萬年丞,官至京兆府功曹。開元七年卒。有集6卷,已佚。《唐文續(xù)拾》卷一八有韋璞玉撰其墓志,墓志中引其詩2句?!度圃娎m(xù)拾》據(jù)之收入。
-
杜羔,洹水人(今河北魏縣大磨鄉(xiāng)杜棗林村),杜佑之孫。貞元初,及進(jìn)士第,后歷振武節(jié)度使,以工部尚書致仕。羔有至性,其父任河北而尉卒,訪父墓邑中,故老無存者,館于佛寺。日夜悲泣。忽于屋柱煤煙下,見字?jǐn)?shù)行,拂視之,乃父遺跡。云:我子孫若求吾墓,當(dāng)于某村某家問之。羔哭而往,果有父老指其丘墓。
-
豆盧榮,唐貞元進(jìn)士。詩一首。
-
安定鶉觚人,字表齡。牛蔚弟。文宗開成二年進(jìn)士。宣宗時任補闕,數(shù)言事。懿宗咸通末拜劍南西川節(jié)度使。僖宗幸蜀,授太常卿。以病求為巴州刺史,不許。還京為吏部尚書。嗣襄王亂,客死太原。
-
生卒年、籍貫皆不詳。玄宗開元、天寶間任左拾遺、起居舍人等職。開元間預(yù)修《開元禮》、《初學(xué)記》。事跡散見《新唐書·藝文志》二、三,《唐御史臺精舍題名考》卷三。《全唐詩》存詩1首,出自《樂府詩集》卷四三。
-
蕭曠,明末愛國將領(lǐng)。字逸然,湖北漢陽人。以武舉授黎、靖中軍都司。當(dāng)時劉承胤為黎、靖參將,蕭曠是其屬下。從劉承胤征峒苗有功,歷升至副總兵。永歷朝升蕭曠總兵官都督同知,行黎、靖參將事,守靖州。永歷元年秋,武岡陷,劉承胤投降清朝。永歷皇帝南奔至靖州,蕭曠迎接,非常忠誠恭順。永歷很喜歡他,讓他隨自己逃往廣東,蕭曠奏:“臣職在守土,自當(dāng)以死謝國恩,扈蹕非臣職也。臣以死捍靖。清軍當(dāng)殺臣而后能進(jìn)?!庇罋v走后,蕭曠修守具,召士兵,涕泣勸慰,勉以死守。劉承胤率兵至,召曠降。曠大罵,焚其書。俄而清兵大至,兵民驚潰,曠獨率內(nèi)丁十余人登城射之。敵沖郭門入,曠短兵接,巷戰(zhàn)。力盡,遂遇害。
-
僧鳳(562-638),隋唐時僧人。蕭衍族孫,南蘭陵(今常州)人。后修儒業(yè),博學(xué)能文。隋開皇中,從僧粲出家,得其真乘。大業(yè)中,嘗敕僧道當(dāng)拜王者,鳳抗辯不屈。唐貞觀中,任普集寺僧主,以清簡嚴(yán)明著稱,能文翰。后住歧州龍宮寺、京師定水寺。貞觀十二年(638)圓寂。
-
鄭冠卿,長安(今陜西西安)人。昭宗乾寧初,授臨賀令??紳M后,阻兵于桂林。夏日游棲霞洞,遇二道士,各贈其詩1首。出洞后,方知所遇為日華君、月華君二仙云。其后不慕名宦,退居馮翊,年104歲,無病而卒?!稛粝麻e談》卷下載其事跡,并存道士所贈詩2首。《全唐詩》僅存2句,收其名下。
-
生平不詳。敦煌遺書斯五五五存詩1首?!度圃娡饩帯窊?jù)之收入。
-
生卒年不詳。后蜀梓潼(今屬四川)人。吟詠尚譏刺,曾謁蜀相李昊,語不合,不得進(jìn)用。又作《苦熱詩》刺蜀政。事跡見《能改齋漫錄》卷五?!端问贰に囄闹酒摺分浧洹惰麂?0卷,今已佚?!度圃姟反鏀嗑?聯(lián)?!度圃娎m(xù)拾》補詩1首、斷句4。
-
玄宗天寶前人。生平不詳。其詩曾收入李康成《玉臺后集》。事跡見《盛唐詩紀(jì)》卷一〇七?!度圃姟反嬖?首。
-
河?xùn)|(今山西永濟西)人。僖宗時避亂入南岳隱居,遇道士授以仙術(shù),后隱宜州北山。善言方外之理。相傳后尸解而卒?!段宕娫挕肪砭乓稇c遠(yuǎn)府志》載其事跡,并存詩2首?!度圃姟穬H存半首?!度圃娎m(xù)拾》補詩3首。
-
[唐](七五四至八二○)字沖之,吳縣(今江蘇蘇州)人。崇敬之子。大歷七年(七七二)舉孝廉高弟。貞元(七八五至八○四)初復(fù)登賢良科,歷遷工部尚書。有文學(xué),工真、行、草、篆、隸。唐百巖大師懷暉碑為其篆額。貞元三年(七八七)趙贊所撰,唐宰相張延賞碑為其八分書。又嘗書徑山禪師碑,字皆真行,縱橫變動,筆意尤精。卒年六十七?!赌鼐帯⑴f唐書本傳、集古集、金石錄》
-
令狐绹,(795-872)晚唐朝大臣、政治家。京兆華原(今陜西省耀縣東南)人。字子直。令狐楚子。性懦,精文學(xué)。唐文宗李昂太和四年(830年)進(jìn)士,開始從政。前后擔(dān)任過弘文館校書郎、左拾遺、左補闕、戶部員外郎、右司郎中。
-
與殷琮同時。世次不詳。
-
玄宗開元十九年(731)高適北游薊門,曾拜訪王昌齡、郭密之,留詩去。天寶八年(749)任諸暨令,建義津橋,筑放生湖,溉田2000余頃,便利百姓。事跡見阮元《兩浙金石志》卷二。郭詩刻在浙江青田縣石門洞磨崖上,其詩“古淡近選體”(錢大昕《十駕齋養(yǎng)新錄》卷一五)?!度圃姟反嬖?首,《全唐詩外編》補收詩1首。
-
生卒年、籍貫皆不詳。唐末進(jìn)士。與詩人李郢交往,有篇什酬和;郢有《酬劉谷除夜見寄》及《酬劉谷立春日吏隱亭見寄》詩。武宗會昌二年(842),有若耶溪女子題詩三鄉(xiāng)驛,劉谷過此題詩和之。事跡散見《云溪友議》卷中、《唐詩紀(jì)事》卷六七?!度圃姟反嬖?首。
-
楊續(xù),弘農(nóng)華陰人,隋觀王楊雄之子,楊恭仁、楊師道的兄弟。貞觀中,為鄆州刺史。生年和卒年不詳。楊續(xù)出身名門望族,為隋觀王楊雄之子。頗有辭學(xué),著有文集十卷,《兩唐書志》傳于世。貞觀中,為鄆州刺史。兒子楊思止,孫子楊執(zhí)柔、楊執(zhí)一。則天時期,以則天外戚很是優(yōu)寵,提拔楊執(zhí)柔為宰相,同中書門下三品。楊執(zhí)一神龍初以誅張易之功封河?xùn)|郡公,累至右金吾衛(wèi)大將軍。
-
生平不詳,穆宗長慶時人?!度圃姟反嬖?首,出自《文苑英華》卷三二六。
-
姜皎,秦州上郵(今甘肅天水)人,唐朝大臣。長安中,遷尚衣奉御,交好唐玄宗,出為潤州長史。唐玄宗即位,召拜殿中少監(jiān)。先天政變后,以功拜殿中監(jiān),封楚國公,實封四百戶,尋遷太常卿,兼秘書監(jiān),監(jiān)修國史。開元十年,坐漏泄禁中語,發(fā)配欽州,卒于汝州,年五十余。十五年,追贈澤州刺史。善畫鷹烏,杜甫有詩《姜楚公畫角鷹歌》。
-
法眼文益(885年~958年),唐末五代高僧,俗姓魯,浙江余杭人。號無相。中國禪教“法眼宗”的創(chuàng)始人。廿歲受戒紹興開元寺,后至育王寺從希覺學(xué)律。文益通大乘佛教各宗派,且涉儒家經(jīng)籍,希覺視之為佛門的子游、子夏。時南方興禪,文益便南下福州長慶院向慧稜禪師學(xué)習(xí)。爾后,文益在地藏院,得桂琛禪師點化覺悟佛法,終成一代宗師。
-
南唐時人,生卒年、籍貫皆不詳。中主保大三年(945),為齊王李景達(dá)府僚屬。又嘗為禮部員外郎出使北蕃。事跡見徐鉉《送謝仲宣員外使北蕃序》、《資治通鑒》卷二八五。仲宣能詩,與徐鉉友善。《全唐詩》存詩1首。
-
夏方慶,貞元中進(jìn)士,詩一首